大众网记者 许炳棋 淄博报道恒利配资
头顶烈日,身处百米高空,炙热阳光直照而下,光晕刺得睁不开眼。连日高温炙烤淄博,酷暑难耐,对淄博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特检院)的检验人员而言,钻球罐、爬塔吊,在高温中履行检验职责已是每年必经的考验。
近日,大众网记者跟随市特检院检验人员,亲身体验他们高温天气下的工作。7月14日,最高气温37℃,酷热的天气给检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早上8点半,市特检院门口车辆排着队,检验人员们拿着设备和文件陆续上车,奔赴一线。“每天除了内勤,几乎全员出动。”工作人员简短的话语中透着责任与坚守。
高温、高空、高压力,一天两万步爬高300米
记者跟随4名检验人员赶赴临淄某化工企业。他们的当天工作任务是对企业内的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进行定期检验。
烈日当空,一到现场,检验人员便“全副武装”,长衣长裤裹得严严实实,安全帽、劳保鞋等装备一应俱全。这般装束,在大热天里,光是想想就让人觉得浑身冒汗。
恒利配资
4名检验人员背着检验设备,往指定地点走去,刚到地点,大家的额头就已渗出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上午10点,环境温度攀升至35℃。检验人员迅速分工,对管道焊接点等关键位置进行检验,仔细检验管道壁厚、接缝处有无裂纹。高温下,管道表面被晒得滚烫,记者每次迈过管道时,小腿都会被金属外皮烫得刺痛。而检验人员们却毫不在意,他们边走边检边记录,时而爬上几十米的平台检验,时而俯身钻到管道底部检验,豆大汗珠从鬓角滚落,他们抹开滴到眼睛里的汗水,继续在焊接点寻找细微裂纹。
“企业停工检验时间有限,我们人员少、任务重。”现场一名检验人员告诉记者,“每人一天下来步数超两万步,累计爬高两三百米。”这组数字背后,是特检人日常的“三高”——高温、高空、高压力。
“烤箱”内的坚守,汗水浇灌安全
密闭、黑暗、粉尘、毒气……真正的考验在密闭容器内部。
据现场一检验人员回忆道,今年4月,齐鲁石化一厂区内有4个直径4米、高20米的加氢反应器需入罐检验。入罐需要先从外部爬上罐顶,再从顶部进入罐底检验。现场检验人员毫不犹豫,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毒面具,毅然进入罐内展开检查。
恒利配资
当时天气还未炎热,但罐内密不透风,温度也已超过40℃,如同密不透风的烤箱。衣服湿了一次又一次,检验人员在闷热中一丝不苟的完成壁厚检测、硬度检测、超声检测。如此,反复4次。
“这是我们的工作,也是职责,没什么特别的,特检院的每个同事都是这样做的。”现场一检验人员说,如果能帮企业发现问题,这对他们检验人员来说,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高温下的坚守并非易事。上午工作暂告段落,4名检验人员的工作服早已湿透。他们脱下衣服,摊在汽车引擎盖上晾晒,等待午饭后,干了再穿。
“这么热的天,谁不想在空调房里?”现场的检验人员坦言,“但特种设备安全关乎企业运转,更关乎生命财产。职责所在,容不得半点马虎!”
数字见证责任,“把诊问脉”无畏酷暑严寒
自4月下旬以来,市特检院的检验员们,对某石化公司化展开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项检验。他们深入一线,完成了500余台压力容器、4000余条管道的检验任务,精准揪出40余项安全隐患。其中,在一个高达128米的塔器底部,他们敏锐地发现了160余处细微裂纹。面对这一重大隐患,他们迅速行动,联合设计院、施工方与使用单位展开反复论证与技术攻关。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最终成功消除了这一潜在风险,保障了设备本质安全。
无畏严寒酷暑,特检人的脚步从未停歇。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市特检院共检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厂车等特种设备42698台。
他们以专业为刃,以责任为盾,在炙热的钢架间攀爬恒利配资,在纵横的管道中穿行,用专业与坚守为特种设备“把脉问诊”,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撑起“防护伞”。
嘉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